中国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19)》正式发布
时间:2019-10-25
来源:本站
返回列表
2019年10月25日,由中建协和广联达联合主编,18个地方协会、10家建筑业企业联合参编的《中国建筑业企业BIM应用分析报告(2019)》正式发布。本报告通过推广行业创新实践和专家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BIM、应用和创新BIM,同时开始对推动数字建筑和数字建筑业进行有益的探索。
今年的报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做序,多位重量级专家参编。从多个视角分析探讨2019年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发展情况与趋势、BIM落地方法,以及数字化发展展望和8大精选BIM案例。
报告充分证明-中国BIM技术发展环境良好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正经历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科技跨越同步推进的发展过程。其中,在转型升级与科技跨越叠加之下,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国办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建筑市场模式改革和政府监管方式改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涉及深层次的改革有:关于市场模式改革,明确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关于招投标制度改革,明确按投资主体重新要求,对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不再简单一刀切;关于政府监管方式改革,明确对甲乙双方同等要求;关于质量监督主体责任改革,明确要研究建立质量监督体制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的要求,我国的建筑产业要在全领域(广义基本建设)、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等)、全产业链(包括基本建设所涉及的所有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无论是建造出来的房屋或基础设施,还是整个建造过程,都是要在全面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全面深入地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等发展,同时推广绿色施工、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在 10 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认真回答两个深刻问题。即”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装配式建筑”和“如何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问题。当前我们要关注“装配式+BIM”“装配式+EPC”“装配式+超低能耗被动式”,下一步我们还要关注“装配式+智慧建造”。以青岛上合组织会议场馆为例,全钢结构全装配式(结构、机电、装修全装配式)结合BIM技术应用,仅仅6个月高质量、高效率地建成,分析其原因,最重要的就在于结合BIM。
现阶段,BIM已经应用到许多项目中。但是仍有很多设计院还不积极,造成设计、施工和BIM不贯通。BIM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国内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北京某地标性项目,通过BIM应用共发现了11000多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节省的投资和创造的价值超过2个亿,缩短工期超过6个月。
报告分析-BIM技术将成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据统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约占中国GDP的30%。中国 1000强企业里有50%已经把数字化作为面向未来的关键策略,数字化已成为全行业共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改变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率的行业窘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在2018年的行业BIM应用报告中已经提到,数字建筑将数字技术和业务变革融合,推动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其中,BIM技术是核心。运用BIM技术对建筑进行数字建模,实现建筑产品数字虚体和建筑实体的“数字孪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模拟和优化,方案最优后再实施,在降低成本同时让工程更高效。BIM是连接建筑实体与数字虚体之间的技术纽带和基础。
从近三年BIM报告的调研结果来看,BIM技术在关键点建模、可视化呈现等初级应用上的普及率已大幅提升。作为技术本身,BIM也渐渐转向幕后,和其他数字化技术一起.更好地融合到施工业务场景巾,推动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基于模型优势,BIM成为贯穿建筑全生命期最理想的数据载体,而以BIM中“I”,infomotion(信息)的价值以及其利用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挖掘。当然,仅有海量数据和信息是不够的,数字化更大的价值在于所有的数据都能够集中交互、连接和流通。建筑业一直拥有海量的数据,但以前苦于没有好的技术对现场各要素以及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及时、完整的采集和存储,并进行科学的提炼与应用.而通过 2019 年报告中的几个BIM应用案例,我们看到了BIM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结合带来的数据的集中交互,使得数据在此部门解构,在彼部门或者更高层的决策支撑中重构,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而这一切甚至不需要通过任何形式的额外的人为沟通,这让跨部门、跨组织的业务合作更为高效。同时,更加及时、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也使得决策过程更智能,结果更合理。
未来,随着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BIM技术和云、大、物、移、智等数字技术无缝衔接,与施工业务深度融合,从而优化整个建造过程;同时,企业以 BIM 技术为载体,将逐渐完成数据闭环。打通全流程,实现协同共享,数据的价值也因此愈发凸显;企业数据资产的积累也将提升、完善并丰富行业价值链,推动产业升级。
行业前沿-认证认可助力中国BIM技术发展
认证认可广泛应用于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建筑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认证认可在规范数字工程发展、推动数字工程建设方面作用显著。其中,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服务认证为代表,数字工程服务认证已经正式纳入到认证认可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建筑走向高质量发展。2017年起,中国BIM认证联盟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协认证中心等国内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参照国际标准,共同编制了基于国家标准的《中国BIM认证体系》系列标准,建立了覆盖企业级、工程项目、健康家居、健康厨房、软硬件信息环境等多个维度的认证体系,填补了数字化工程认证领域的空白。通过选拔、培训业内知名专家建立了第一支高水平的BIM认证审查员队伍。
为了确保BIM技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及服务水平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中建协认证中心作为专业的第三方BIM服务认证机构,通过现场检测、文件审查、数字建模、软硬件模拟测试以及全程走访等形式进行审查,在审查通过后为服务提供者颁发不同等级证书,并在互联网上公开,供公众在线查询。目前已颁发四十余张针对投资方,设计及施工企业,软、硬件生产商的认证或评价证书。
“通过BIM服务认证,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建筑工程的质量、使用性能。建筑设计院能够对最终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达标验证。建设投资者可以优化设计、降低成本。工程建设单位可以避免质量缺陷、提升质量安全。”中建协认证中心首席专家、董事长王海山指出,“同时,政府部门要求实施BIM数字化交付,可以对涉及工程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追溯监管,实现建筑工程及建筑物全生命期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