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BIM技术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重要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已然成为各个企业重点发展对象。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BIM也面临着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成果质量高低不一、信息环境鱼目混珠的现象。这些问题终究是管理问题,而认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非常有效的合格评定手段。
本案例在延续了以往体系审核特点的基础之上也有很多创新点,包括:
(一)产品领域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前涌现出很多新的技术应用领域,从“铁公基”再到“新基建”,从“信息化”再到“数字化”,都是社会发展所开辟的新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往往也带来新的问题。如本案例的BIM技术应用十几年也是存在不少问题。而认证作为“NQI”的有效合格评定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体现了产品领域的创新特点。
(二)审核手段新,技术手段先进
本案例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对受审核方的项目进行数据采集,符合全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特点,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受审核方的数字化体系进行审核,体现了审核手段的创新。
(三)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大
可以看到本案例审核的受审核方属于事业单位,是政策的制定者。受审组提出的建议悉数被受审核方采纳并进行了改进。这不仅仅为受审核方自身带来了很大的价值,延伸开来,能为区域,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价值。从受审核方提供的后续改进成效方面看,也有所体现。
一、案例背景
数字工程认证是指对数字工程提供者产品、服务质量和能力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认证体系将面向数字工程各个领域,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数据服务、数字城市档案、数据安全、工程物联网、智能家居、空间导航等。目前,数字化转型是全行业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BIM技术是建筑工程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数字化技术。如何保证BIM技术高质量发展,数字工程BIM认证就是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数字工程BIM认证保证了BIM体系的规范运行、BIM服务的全面提高和BIM产品的更加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数字工程BIM质量。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教育工程管理中心是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保障性住房及高等院校、职业技校、中小学校、幼儿保育等教育类房建项目,以及社会投资房建项目的建设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在建筑工程领域践行建筑工务署BIM政策,履行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BIM技术应用,监督BIM技术应用过程、监管BIM应用成果质量等职责。深圳工务署大力推动BIM技术发展应用,所建设的项目中BIM技术覆盖度达到90%以上,而教育工程管理中心作为建筑工务署四大中心之一,每年会代建大量工程项目。BIM技术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伴随着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也逐渐暴露出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在管理上的不足,使项目各参与方没有实现最有效的协同,BIM技术没有实现最大化效益,从而导致BIM的价值没有最大化发挥。
教育工程管理中心从2019年开始,逐步建立了BIM管理体系,于2020年10月申请了数字工程管理体系认证。在2020年12月通过了中建协认证中心的数字工程管理体系认证。
二、审核策划
数字工程BIM管理体系审核涉及到组织的软硬件信息环境建设、BIM体系能力在实际项目的中的体现以及BIM体系在企业中的运行。受审核方组织结构由领导层、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管理组组成。考虑到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公共数据环境建设不足、BIM实施落地性不够等问题,本次审核重点放在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公共数据环境(BIM协同管理平台)建设上、施工现场和BIM模型一致性表达以及BIM体系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
根据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BIM体系建设情况,中建协认证中心经过评估组建了审核组。根据组内成员的专长进行审核分工,王彤和魏来是具有丰富审核经验的管理审核员,负责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何其飞和陈梅负责对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公共数据环境进行审核。最后,四人共同抽查项目现场情况进行审核验证。
三、审核过程发现
(一)发现场景一:职能部门审核
依据审核计划,审核组和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领导层的交流,对受审核方的体系制度建设、软硬件信息环境建设以及目前在施的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交流会后,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审核组查看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的招标文件以及合同,并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查看了合同的规定项目使用的软硬件规格、项目服务要使用的标准、成果交付的内容以及交付路径等,发现项目中的软硬件的规格版本相较于现阶段的新发布的软硬件版本规格低三代以上。
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审核组进一步进行深层次挖掘。审核员针对相关情况询问了项目管理人员,得知合同中的相关软硬件配置采用工务署的制定的BIM实施标准中的配置。对相关问题进行追踪审核,翻阅工务署的BIM实施标准,标准中定义了BIM项目实施应采用的软硬件配置规格,为相对较旧版。此项内容与ISO 19650-2 5.1.2确定项目的信息需求不符,对此,审核组开出了观察项报告。
审核组就相关问题与受审核方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审核组认为项目按照工务署BIM实施标准进行软硬件规格的确定根源在于受审核方对于项目的实施没有进行充分的信息需求的评估,即未按照ISO 19650-2 5.1.2制定相应的制度或者标准。工程项目的不同对于软硬件的规格、人员的配置以及组织的容量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BIM项目的实施策划中充分的信息需求的评估是BIM项目实施的有利保障。对于此项建议,受审核方表示接受,这为后续教育工程管理中心进行整体体系完善以及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发现场景二:公共数据环境审核
审核组对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公共数据环境平台进行了查验和测试,查看的内容包括公共数据环境的界面易用性、功能模块的完整性以及公共数据环境流程的通畅性。再对公共数据环境导入500MB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可以看到公共数据环境会将模型与数据进行分离,进行模型的轻量化。
进一步对公共数据环境中的轻量化数据进行查看,再对照未进行数据分离的模型,发现分离的数据有部分缺失,再对轻量化后的模型进行拖拽,可见有明显的卡顿和延迟。进一步深究问题的根源,对公共数据环境的底层引擎进行查看,可见公共数据环境的引擎使用的是AutoDesk引擎。AutoDesk引擎据以往测试结果来看,对于大型模型的支持程度不足,产生运行不流畅的问题。
图|模型数据管理平台
审核组就相关问题与受审核方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审核组认为公共数据环境是BIM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信息环境,环境的通畅对于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效率至关重要。ISO 19650标准中公共数据环境贯穿了整部标准,凸显了公共数据环境的重要性。审核组建议受审核方尽早升级平台的底层引擎,对于此项建议,受审核方表示接受。平台是管理中心重要的项目管理工具,流畅的运行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受审核方应审核后尽快评估进行引擎升级换代。
(三)发现场景三:项目现场与模型表达一致性审核
按照审核计划安排,审核组四人共同对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项目现场进行了查看,对现场项目与模型一致性进行对比。
首先,审核组利用扫描机器人对现场进行重点区域扫描,提取现场点云数据。
图|机器人扫描现场
其次,对现场所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处理重塑,形成高清模型。
图|项目的钢网架扫描点云模型
最后,将点云处理后的模型与实际构建模型进行对比,并通过VR设备进行查看,验证现场与模型的一致性。
图|VR设备查看模型现场
通过数字化设备扫描等技术手段对现场数据提取并与实际模型进行对比后,发现项目现场存在很多与实际模型不一致的地方。由此可见,项目现场未按照模型施工,即未在BIM模型形成优化成果后施工,从而导致实际现场与模型不一致。
针对问题,审核组与受审核方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审核组认为要实现BIM的价值最大化,需要把BIM做成一把手工程,施工要在BIM成果形成后,从而实现“物模一致”。建议受审核方加强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对于建议,受审核方表示接受和赞同,后续将发布相关的通知,加强现场管控,实现BIM落地。
四、改进效果
(一)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审核组结合本次认证审核发现,在末次会议前与受审核方领导交流及末次会议中就相关审核发现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强调:
1、进一步完善教育工程管理中心的制度建设,对于项目的实施加强前期信息需求的评估,从而建立更加全面的项目BIM策划,有利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2、公共数据环境是BIM管理的重要协同管理工具,而目前的项目管理平台底层引擎性能落后,对项目效率造成一定的制约,建议尽快升级底层引擎,提升BIM实施效率。
3、BIM技术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是需要把BIM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现场审核结果看,有很多一致的地方,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约束力不够,现场管控滞后。建议制定管控制度,落实“图模一致”“物模一致”理念。
(二)建议观察项整改
针对审核组开具的三项观察项,受审核方分析原因和制定改进措施。审核组协助受审核方遴选了市面上性能良好的多款底层引擎,帮助受审核方进行改进。对于管理端层面的改进,审核组也进行了回访,结果表明改进后效果良好,对于项目的质量提升明显。
五、案例总结
数字化转型是各个行业的大势所趋,而BIM技术是建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中用到的重要数字化技术。BIM技术在很多企业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发挥其正在的价值,而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管理问题。BIM管理体系的建立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让BIM技术真正发挥其价值,为工程建设提供增值。
通过本案例的审核,为教育工程管理中心带来了如下价值: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项目实施
通过本次审核,受审核方也重新审视了自身BIM体系建设的不足点,制定和改进了相关的制度措施,从而促使真正实现把BIM作为“一把手”工程,让BIM能够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升级数据环境,提升实施效率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工具是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此次审核,受审核方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了数据管理平台的底层引擎,为项目实施的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提升思维模式,促进持续改进
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通过此次审核,受审核方也意识到体系理论中“PDCA”的重要性,需在后续的体系运行中不断改进,从而保障BIM的高质量实施。